白鲳鱼
银鲳通称白鲳,又名镰鲳、平鱼、镜鱼、长林鲳、车片鱼、燕尾鲳等,为鲳科鲳属的其中一种,坊间所谓的白鲳,即此种鱼,非圆白鲳。
市面上常见的“鲳鱼”有银鲳、华鲳、灰鲳、金鲳、黑鲳、圆白鲳等,以生物学角度观之,只有银鲳(白鲳)、华鲳(斗鲳)、灰鲳(暗鲳)是真正的鲳鱼,隶属“鲳科”。圆白鲳属“白鲳科”,金鲳和黑鲳则属“鲹科”,和鲳鱼是完全不同的鱼。
在台湾,白鲳从清治以来就是最贵的食用鱼之一,台湾人在春节最喜欢用白鲳祭天、祭祖、围炉或宴客,尤其近1980年代以来几乎是年夜饭最受欢迎的鱼,是春节第一抢手鱼货,
造成白鲳价格居高不下,近年来金鲳或黑鲳也受到台湾消费者的青睐。有鱼贩用华鲳(斗鲳)来混充白鲳,鱼目混珠,大发其财。华鲳等级和肉质上与白鲳落差很大,有“斗鲳戽斗(下巴长),白鲳嘴圆;斗鲳尾圆,白鲳尾尖”口诀识别。
本鱼在印度洋也有分布,很多人认为“印度洋白鲳”不如“台湾海峡白鲳”(台海白鲳)的口感,故价格稍低,也有不肖商人以印度洋白鲳冒充台海白鲳。台湾人普遍觉得,印度洋白鲳肉质较粗、颜色偏白,每公斤价格大约新台币900元;
台海白鲳肉质较细、颜色偏灰,每公斤价格大约新台币1,200元。有些渔夫把印度洋白鲳称为“暗鲳”、“殕色鲳”、“火灰鲳”,以与台海白鲳作区别。
分布
本鱼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,包括波斯湾、伊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孟加拉、泰国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缅甸、日本、台湾、中国大陆沿海、韩国、柬埔寨、菲律宾、印尼等海域。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广东虎门。
由于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出现雷赛布迁移,本种得以由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而进入地中海。
特征
本鱼为外洋性鱼类,栖息于海洋中层,水深5至110米。6月左右为产卵期,此时会成群靠近沿岸群游中层海域,产卵后秋天再出外海,
孵化后的幼鱼成长至3公分时,即向外海游出。体呈椭圆形而侧扁,鳞甚小且易剥离。口小,鳃孔狭小,无腹鳍、背鳍及臀鳍前方鳍条特长,呈镰刀状。
背部呈淡墨青色,腹面呈银白色,各鳍略带黄色及淡墨色边缘,背鳍硬棘0枚;背鳍软条37至43枚;脊椎骨34至37个,体长可达60公分。
发表评论